网站首页研究基地
农业部东北中晚熟大豆产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
时间:2011年12月26日
 

  “农业部东北中晚熟大豆产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” 依托于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,于2010年10月份申报,2011年8月获农业部批复,属于“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”和“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”。观测站现有固定人员50人,其中博士6人、硕士18人;研究员10人、副研究员5人。拥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,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,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,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2人,吉林省高级专家2人,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。
  “十一五”期间,观测站共承担国家 “863”计划项目、转基因重大专项、科技支撑项目、发改委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93项,累计申请经费8578.57万元。审定大豆品种40个,脂肪含量超过22%品种11个,吉育89含油量达到24.61%;蛋白质含量超过45%的品种6个,吉育101蛋白质含量达47.94%;育成高异黄酮品种3个,吉林小粒7号含量达6.025μg/g;育成小粒豆、青豆、黑豆特用品种12个。杂交大豆产业化进一步推进,开发了蜜蜂引诱、驯化技术,可使蜜蜂为棚内大豆传粉,改变了“三系”创制只能依靠切叶蜂局面;低异交率不育系,在采用人工驯化蜜蜂辅助授粉后,结实率比不放蜂提高50%以上。育成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稳定不育系和保持系近200对,恢复系160个;利用不育系和恢复系共配制杂交组合5302个,从2002年起育成并审定不同熟期组的杂交大豆品种5个,获得比对照增产20%以上的强优势组合55个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、中华农业科技奖、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等获奖成果12项。获得新品种保护权13个,日本发明专利1项。在《Crop Science》、《作物学报》、《大豆科学》等发表论文138篇,出版论著2部。
  观测站总体目标是立足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,瞄准学科前沿,建设成为我国大豆育种材料创新的重要基地,培养优秀科技人才,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平台建设,为大豆遗传改良不断提供新理论、新技术和新成果,以促进我国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,为我国大豆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。
  观测站主要任务
  • 开展大豆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创新
  • 大豆育种技术创新
  • 高产、优质、多抗大豆新品种的培育
  • 杂交大豆创制与应用
  • 大豆生理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
 
 
 
版权所有: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
技术支持: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