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→所内新闻
转载新华网:农民老何收获“意外”的2吨粮
时间:2012-12-04
 

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2012-11/10/c_113653454.htm

    新华网长春11月10日电(记者王猛)“别人家地里只收玉米,我家还能多收1吨多大豆。”在农民何文礼家地里,收获后留下的金黄色玉米秆和大豆秧高低交错,似在现身说法。通过进行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,何文礼家今年比临近地块多收获2吨粮,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“明星”。

    “尽管今年出现虫灾和玉米大斑病,但今年粮食仍喜获丰收,收入增加15%没问题。”全国产粮大县、吉林省农安县华家镇晾衣门村农民何文礼今年57岁,平时对农业科技情有独钟。

    “已经是第二年进行间作种植了。”他告诉记者,“去年春天购买种子时,听说省农科院正在当地选择农田试验间作技术,我就找到农业专家报了名。”他说。

    2011年,何文礼家种了1.5公顷旱田,其中1公顷实行玉米大豆间作种植。

    他拿出一个小学生用的算术本:“经过农业专家测算,当年这块地打了玉米27320斤,比相邻地块单种玉米产量还多了600斤,主要是还额外收获了2240斤大豆。”

    何文礼笑着说:“当时按照玉米1元一斤,大豆2元一斤计算的,1公顷就增加收入5011元,比单种玉米增加收益20%以上。”

    今年,他将1.5公顷旱田全都进行间作。虽然当地发生了二代黏虫和玉米大斑病,但间作地块却发生较轻。“今年我家1.5公顷地共打了4万多斤大豆和玉米,比临近相同地块多打了4000多斤粮。”何文礼说,“大家看到我家地出效益了,明年有不少人也要这样种。”

    由吉林省农科院独立完成的“玉米-大豆间作”示范技术在今年秋季取得突破。课题牵头人、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研究员刘宝泉说:“该技术在保证玉米高产、增产的同时,可有效解决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、大豆‘争地’矛盾。”

    由于种植大豆的比较效益低于玉米,近年来我国东北、华北和黄淮粮豆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,致使大豆种植面积急剧下降。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,今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降至1.2亿亩,比2011年萎缩30%。目前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已达80%,超过安全警戒线。

    刘宝泉表示,2010年以来,通过在全国产粮大县农安县和公主岭市等地试种,套种玉米大豆田比玉米单种田实现增产1.5%-6.5%。此外,平均每公顷间作田可额外稳定收获大豆2200斤,最高产量为2300斤。

    “通过间作,作物通风透光好,充分发挥群体边行,因此植株发育健壮。”刘宝泉说。

    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认为,玉米大豆“带状间套作”种植技术,在实现玉米、大豆双丰收同时,对于有效保护耕地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效果明显。

    对于间作技术发展前景,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栽培岗位科学家、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杨文钰说:“我国现有玉米种植面积5亿亩以上,若能全部发展玉米-大豆带状间作种植,可实现玉米总产1.9亿吨、大豆总产4000万吨,加上净作大豆产量1000万吨-1500万吨,能够满足我国未来的大豆需求的70%-80%,可有效解决粮油矛盾,保证国家粮油安全。”

 


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
 
版权所有: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
技术支持: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与多媒体信息部